主页
  1. 目录
  2. 基础概念

现期&基期

  • 现期:与基期相对应的称为现期,当描述具体是指时称为现期量。
  • 基期:指统计数据比较基础的期间,这段时间通常是一年,也可能是过去的季或月,它的具体数字即为基期量。 参照对比的时期称为基期,当描述具体数值时称为基期量。

例如:在2022 年国家行测第 4 段材料 第一段描述:
2021年5月,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.46万起,与4月相比下降14.3%。” 在此处,
现期:指 2021年5月
基期:指 2021年4月
现期量:指 8.46万
基期量:指 4月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,这里的基期量并没有直接给出,需要我们进行计算得到。

同比&环比

  • 同比(同期):与历史相同时期相比较,一般指的是基期的上一个年度同一时期。
  • 环比:与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。

【例1】在2022 年国家行测第 4 段材料 第一段描述:
2021年5月,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.46万起,与4月相比下降14.3%。” 在此处,
同比:指 2020年5月
环比:指 2021年4月
【例2】 ”2022第一季度(1-3月份)同比增长15%“,在此处
同比:指 2021年第一季度(2020年 1~3月份)
环比:指 2021年第四季度(2020年 10~12月份)

倍数&番数&成数

倍数

【例①】以 8 / 4 = 2 为例子,我们可以这么这样表述;

  1. 8 4 的两倍。
  2. 8 4 多了 1 倍;
  3. 8 4 高了 1 倍;
  4. 8 4 增长了 100%(1倍);

【例②】假设小竹的工资为 A 元,小叶的工资为 B 元。那么小竹的工资与小叶的工资之间的关系为:

  1. 小竹的工资小叶的几倍:AB\frac{A}{B}

  2. 小竹的工资小叶多几倍:AB1\frac{A}{B}-1

  3. 小竹的工资小叶高几倍:AB1\frac{A}{B}-1

  4. 小竹的工资小叶增长了多少:(AB1\frac{A}{B}-1) * 100%

番数

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,翻n番为原来的2n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,翻n番为原来的2^n倍

成数

成数,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十的数,相当于百分数。

例:一成就是10%,三成五就是35%,八成五就是85%。

当成数为整数时,为了方便计算,成可以表示为十分之一,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:

如一成就是 10%=10100=11010\%=\frac{10}{100}=\frac{1}{10},5成就是 50%=50100=510=1250\%=\frac{50}{100}=\frac{5}{10}=\frac{1}{2}

增长相关的概念

增长量

  1. 概念:从基期到现期的变化量
  2. 计算公式:增长量=现期量-基期量

注意:增长量可以为负数。

增长率

增长率又叫:增幅/增速/增长幅度/增长速度

  1. 概念:基期到现期的变化量除以基期量,即在基期量的基础上增长了多大的幅度;
  2. 计算公式:增长率=增长量基期量=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=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=\frac{增长量}{基期量}=\frac{现期量-基期量}{基期量}=\frac{现期量}{基期量}-1

年均增长量

  1. 概念:平均每年的增长量
  2. 计算公式: 增长量间隔年份=现期量基期量间隔年份\frac{增长量}{间隔年份}=\frac{现期量-基期量}{间隔年份}

间隔年份的计算:大的年份-小的年份。如
2015与2019的间隔年份为 2019年-2015年=4年

年均增长率

  1. 概念: 平均每年的增长率
  2. 计算公式 (1+年均增长率)n=现期量基期量(n为相差的年份)(1+年均增长率)^n=\frac{现期量}{基期量}(n为相差的年份)

顺差与逆差

资料分析中顺差与逆差一般指 贸易顺差与逆差

  1. 顺差(也叫净出口额/出超):特定年度/时期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。
  2. 逆差(也叫净进口额/入超):特定年度/时期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总额小于进口贸易总额。

时间点的描述

1.第N季度

  1. 第一季度:1到3月份
  2. 第二季度:4到6月份
  3. 第三季度:7到9月份
  4. 第四季度:10到12月份

2.上下半年

  1. 1~6月份(上半年);
  2. 7~12月份(下半年)

3.五年规划

自1953年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长期规划,每五年规划一次,每次规划五年期,简称五年计划,在2006年“十一五”起改称为五年规划, 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

  1. 一五计划,1953年—1957年
  2. 二五计划:1958年—1962年
  3. 三五计划:1966年—1970年
  4. 四五计划:1971年—1975年
  5. 五五计划:1976年—1980年
  6. 六五计划:1981年—1985年
  7. 七五计划:1986年—1990年
  8. 八五计划:1991年—1995年
  9. 九五计划:1996年—2000年
  10. 十五计划:2001年—2005年
  11. 十一五规划:2006年—2010年
  12. 十二五规划:2011年—2015年
  13. 十三五规划:2016年—2020年
  14. 十四五规划:2021年—2025年

只需记住一五计划的开始时间是1953年以及十四五规划时间是2021年-2025年,其他规划的时间可按照五年为周期依次推导。
真题:2017 年国考(副省级)资料分析 第 117 问:“十二五期间”,该市粮食总量在以下哪个范围?

其他知识

国家生产总值/GDP

国内生产总值(Gross Domestic Product,简称GDP),是一个国家(或地区)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。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,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
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之和。

三大产业

  1. 第一产业(泛指农业):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,包括种植业、林业、畜牧业、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(不包含其中的服务业)。
  2. 第二产业(工业和建筑业):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(或指手工制作业),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,如采矿业(不含开采辅助活动)、制造业(不含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)、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、建筑业等。
  3. 第三产业(现代服务业或商业):指除了第一、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,如交通运输业、通讯产业、商业、餐饮业、金融业、教育、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。

恩格尔系数

恩格尔系数(Engel’s Coefficient)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。一个家庭收入越少,家庭收入中(或总支出中)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。反之,随着家庭收入增加,家庭收入中(或总支出中)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。